收藏本站联系我们

云南特产网服务电话

云南特产网LOGO

您当前的位置:云南特产网 > 云南地方特产 > 怒江特产 > > 正文怒江特产

怒江特产之裂腹鱼和丝尾鳠

发布时间:2020-01-18 丨 阅读次数:
 
1、怒江裂腹鱼

怒江裂腹鱼
 
       怒江裂腹鱼,鲤科裂腹鱼属的一种鱼类。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上游(萨尔温江水系),属珍稀鱼类,经济价值高。自然条件下,喜生活于水质清新的江河、水库、湖泊中。人工驯养条件下,能在池塘中饲养。属中小型亚冷水性鱼类,云南特有种。现数量很少。
 
       怒江裂腹鱼体延长,侧扁或略侧扁。吻圆钝。口下位,横裂,下颌前部有狭长的月牙形角质,前缘锐利,微弧形。在下颌角质部分之后呈一连续的横带,表面密布发达的乳突,唇后沟连续。须2对,约等长,约为眼径的两倍,吻须后伸达眼中点或眼后缘的下方,口角须后伸超过眼后缘的下方。背鳍未根不分支鳍条下段为硬刺,后缘具锯齿。身体背部及侧面被细鳞,胸及前腹面裸露无鳞或仅有少数鳞片。肛门至臀鳍基两侧各一列大型臀鳞。身体背部蓝灰色或青蓝色,腹侧银白色。
 
        怒江裂腹鱼喜在流水湍急的峡谷江段生长,怒江水流湍急适合生存,主食水生昆虫幼虫等。栖息于江河急流处,刮食水底石头上的着生藻类及有机碎屑。分布于怒江上游。体长,稍侧扁;头近锥形;口下位,几近横裂;下颌前缘具锐利角质;下唇完整,窄长形,具乳突,唇后沟连续;须2对,较长,约为眼径的2倍;体被细鳞,胸腹部裸露,臀鳞发达;体背蓝灰色或青蓝色,腹侧银白;鳍呈橙黄色,背侧或有不规则的深色斑点;背鳍刺较弱,后缘下侧具细小锯齿,起点与腹鳍相对。生活于高海拔清冷河流,刮食固着生物,如藻类。是产区主要经济鱼类。仅分布于我国云南。   
    
2、丝尾鳠

丝尾鳠
 
       丝尾鳠分布于我国澜沧江水系及下游的湄公河流域,体型较大,为原产地著名的食用鱼,同时外型美观,可作为观赏鱼。丝尾鳠地方名为长胡子鱼。分类上属于鲇形目、鲿科、鳠属。在国内为云南的土著种,仅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支流中,澜沧江干流中少见。丝尾鳠体色美观,背部为青色,体侧泛淡蓝色,逐渐转浅,至腹部为白色。背鳍、腹鳍、臀鳍外缘略红,尾鳍红色。其肉质细嫩雪白,味道鲜美,无肌间刺、腹膜为白色,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以上,在云南的西双版纳、普洱等地属最名贵的野生鱼类之一。丝尾鳠鱼苗较易培育,成活率高,无鲇形目鱼类常见的相互残杀现象。丝尾鳠喜集群生活,可适当密养,而且生长速度较快,成本低正常培育1个月鱼苗全长可达5厘米。通过食性转化,可食颗粒饲料。其食性杂,饲料容易解决。
 
   丝尾鳠头部扁平呈圆锥形,躯干部圆柱形,背部较高。背鳍棘后缘有倒刺,胸鳍棘前缘有锯齿,后缘锯齿粗大。有脂鳍,鳍基与臀鳍相当。尾鳍分叉,上叶延长成丝状。有须4对,包括鼻须1对,上颌须1对,下颌须2对,其中上颌须很长,末端超过腹鳍伸达臀鳍附近。体裸露无鳞,侧线完全。体色发灰,腹部银白,体表及鳍上均无黑斑。
 
  丝尾鳠属热水性鱼类,生活温度为15℃~37℃,最适温度26℃~32℃,低于15℃明显不适,14℃鱼体失去平衡。pH6.5~8.5,对水中溶解氧要求不高。属底层鱼类,集群特性明显,较易起捕。在马来西亚,丝尾鳠通常分布在河口受潮汐影响的河段直到上游的缓流水域,也栖息于稻田附近的渠道。喜欢栖息于不是非常清澈的水域,水深达2~4米。没有泥浆的湖泊或水坝的岸边水域是它们的首选栖身地。该鱼为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,天然条件下,幼鱼以浮游生物为食,成鱼则以幼虫、小鱼、甲壳类、水生昆虫、水蚯蚓和有机碎片等为食。人工条件下,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及其配合饲料。长速较快,个体较大,当年苗种可长至150g以上,天然水域常见个体0.4~2.5Kg。雌鱼32.5~35.5cm,雄鱼35.5~38.5cm开始性成熟。在马来西亚,丝尾鳠共有两个主要繁殖期,首阶段为2~4月,第二阶段为8~11月。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19-2029 云南特产网 版权所有
     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万宏国际2栋2201    联系电话:18687057054
E-mail:807162136n@qq.com     技术支持:云南特产网
备案号:滇ICP备19005769号-1
客服头部

18687057054

微信二维码